随着比特币、门罗币等加密货币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起,经济的数字化对金融体系对洗钱(包括毒品贩运)的依赖产生了双重影响。
从凯瑟琳·奥斯汀·菲茨、奥斯卡·乌加特切、安东尼奥·玛丽亚·科斯塔等专家的批判性视角来看,数字化既放大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风险,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加密货币等技术具有匿名性和快速性,为非法资金的流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区块链和数据分析等工具可以提高透明度,但其有效性取决于严格的全球监管以及克服导致金融不透明的权力动态。
正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FATF) 在其 2023 年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门罗币等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平台 (DeFi) 是洗钱的理想工具,因为它们可以在没有银行中介的情况下进行匿名跨境交易。
贩毒集团在暗网市场中使用它们,而 Tornado Cash 等混合器则隐藏了资金的来源。国际调查记者联盟 (ICIJ) FinCEN 文件显示,即使是像币安 (Binance) 这样受监管的交易所也处理过可疑交易,而且通常是在监管较少的司法管辖区内运营。这强化了菲茨和乌加特切的批评,即现在数字化的金融体系继续依赖非法流动来维持其流动性,特别是在放松管制的背景下。
然而,像中国的电子人民币这样的央行数字货币却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的集中式设计允许完全可追溯,这可能使洗钱变得困难,但它们也存在国家监控的风险,萨森将这种道德困境与数字系统中弱势群体的排除联系起来。
最大的障碍是全球监管不平等,这是拉杜和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工作关注的重点。监管薄弱的离岸司法管辖区和新兴经济体仍然是毒资、赃款和/或腐败所得的避风港。
数字化加剧了这种情况,因为平台只需点击按钮即可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绕过当地的控制。此外,正如乌加特切和萨拉查所警告的那样,无论是否数字化,金融体系的结构都优先考虑资本积累而不是股权,从而激励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忽视可疑交易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虽然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技术可以检测洗钱模式,但其实施成本高昂,需要国际合作,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认为这还不够。最终,数字化并不能解决菲茨对容忍非法资金作为经济驱动力的体系的批评;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这种依赖可能会持续下去,特别是如果金融精英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监管规则。